误区一——肾虚就吃六味地黄丸
肾的精气从作用上来说可分为肾阴、肾阳两方面,肾阴与肾阳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制约的,阴阳平衡才能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,当这一平衡受到破坏后,就会出现肾阴、肾阳偏衰或偏盛的病理变化。那么,什么样的症状才是肾虚?如何辨别肾阴虚与肾阳虚呢?
在临床上有些患者会告诉医生他肾虚,医生随口问他,是肾阴虚,还是肾阳虚?患者会说肾虚还分什么阴虚和阳虚呢?这时医生就会告诉他,如果分不出来是肾阴虚,还是肾阳虚,那么就无法治疗、没法开药。医生再问他平时哪里不舒服,他就说自己经常腰膝酸软,怕冷、疲劳、阳痿、早泄。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就让他吃六味地黄丸,这样病人吃了真的会有效吗?未必。
现在我们一谈到六味地黄丸就想到是补肾的,一谈到肾虚,就要谈到六味地黄丸,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。我并不是说六味地黄丸不好,我们找这个方子的出处来看一看。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的儿科医生钱乙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这本著作。六味地黄丸是钱乙把汉代医家张仲景的“八味地黄丸”中的附子、肉桂去掉组成的方子。钱乙是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良的。过去出生的小孩,有很多有先天不足的毛病,那时叫“五迟五软”。“五迟”是指立迟、行迟、语迟、发迟、齿迟;“五软”是指头项软、口软、手软、足软、肌肉软,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。钱乙用六味地黄丸来治小儿的先天发育障碍很有效。我们知道小儿先天阳气是很充裕的,他不发育、不长个,不是他的阳气出了问题,而是阴出了问题,也就是有形的东西出了问题,所以钱乙把附子、肉桂这两味补阳的药去掉了,他是个聪明的医生。我认为后世常用六味地黄丸来补阴是不合适的,不能盲目地用六味地黄丸补肾阴虚。
误区二——任何补药吃了都有益
中医发展到金元时期,出现了“金元四大家”。其中有一位比较著名的医家朱丹溪提出了著名的“阳常有余,阴常不足”的观点,他掌握了滋阴要领,并创立了滋阴学派。他主张用清热滋阴的药物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,在临床上有非常好的效果。
现在有一些阳痿、早泄和腰酸腿痛的患者,也不去找医生看病,觉得自己肾虚就去乱补,这都是非常错误的。中医学有个理论叫“肝肾同源”,临床上一些男科病,比如不孕症、精子存活率低、阳痿、早泄,都要从哪儿来论治呢?从肝论治,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来治疗阳痿的效果是非常好的。过去在临床上医生关注妇科多一些,对男科病基本上不是很重视,后来随着患者的增加才慢慢注意到。我发现很多肾虚的患者,吃了很长时间的补肾药物,有一些人初期服用的时候还有效,越服越不管用。其实,治疗肾虚也要分阴和阳,临床上肾阴虚的患者并不是很多,肾阳虚的很多,阳痿、早泄的患者吃补阴的药可能会越吃问题越严重。
艾灸疗法——治阳痿
取穴:百会、肾俞、命门、气海、关元、三阴交
说明:加强体育锻炼,治疗期间禁止性交。
中医典籍《黄帝内经》认为,肾的经脉与膀胱相互连通,互为表里,人体生长发育迟缓或早衰、生殖机能障碍、呼吸功能减退等很多表现都是“肾虚”的症状。
误区三——补肾可治前列腺
中药中补肾的药物有很多,所有地黄类的中成药都有补益肾精的作用。如果眼目昏花,可以用杞菊地黄丸来治疗。有一些人伴有口渴、咽干等症状,这时我们不要用六味地黄丸,可以用麦味地黄丸。肾虚的患者除了有腰膝酸软、阳痿早泄等一系列症状以外,还会有另外一种男性常见病——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。在临床上前列腺炎这个病非常常见,有经验的老中医可能会开一些清热、利湿、利尿的药物来解决排尿,消除炎症。
有一些医生盲目地给患者补肾,通过肾来治疗,这是很大的一个误区。我在这里告诉有前列腺肥大、前列腺增生的朋友一个有效的保健方法,每天坚持做,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很好的效果。这个保健的方法就是用三个手指点按会阴穴,每天按揉不低于500次。会阴穴在前阴和后阴之间,每天按摩三到五次,这个方法对于男性前列腺炎会有非常好的疗效,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所有的症状都会消除。
中医治疗肾虚,一定要先分清楚患者所患之病的阴阳、虚实和寒热来。只有辨证论治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。